國家重拳規范校外線上培訓,培訓內容、培訓人員等均要備案審查
7月12日教育部等六部發布《關于規范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要求相關部門要2019年12月底前完成對全國校外線上培訓及機構的備案排查,2020年12月底前基本建立全國統一、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監管體系。
一、出臺背景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應用日益深入,校外培訓從線下向線上迅速發展,為中小學生提供了一定的多樣化、個性化教育服務。
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什么問題呢?
有的培訓平臺存在低俗有害信息及與學習無關的網絡游戲等內容;有的培訓內容以應試為導向,超標超前,不符合教育規律;學科類培訓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有的缺乏基本教育教學能力;有的培訓預付費過高、合理退費難,用戶消費風險大;
二、為什么出現這些問題?
變色龍設計認為,一方面是線上培訓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方式或行為,國家在一方面沒有建立一個健全的法規法律,規范、監管不到位;一方面,新興事物在人為干擾情況下,隨著時間推移問題逐漸一一浮現。
三、如何規范線上培訓呢?
首先建立備案審查制度,明確備案對象和內容。其次開展排查行動,省級教育行政部門連同網信、電信、公安、廣電、掃黃打非等部門制定排查方案,組織對在本省(區、市)申請備案的校外線上培訓開展排查。然后建立全國校外線上培訓管理服務平臺,和黑白名單實現動態監管、社會監督。
四、排查重點內容如下:
在培訓內容方面,要求課程設置符合中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能力,學科類課程培訓內容不得超出相應的國家課程標準,須與招生對象所處年級相匹配。
在培訓時長方面,要求每節課持續時間不得超過40分鐘,課程間隔不少于10分鐘,面向境內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直播類培訓活動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1:00。
在培訓人員方面,要求培訓機構具有完善的招聘、審查、管理培訓人員的辦法,從事學科知識培訓的人員應具有國家規定的相應教師資格。
在信息安全方面,要求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的要求落實三項制度,確保信息安全,防止泄露學生隱私。
在規范經營方面,要求在培訓平臺顯著位置公示收費項目、標準及退費辦法,不得收取超過60課時或3個月的費用,提供格式合同,降低群眾消費風險。
五、排查后不整改將有什么處罰呢?
經排查發現問題的校外線上培訓機構,應當按整改意見進行整改,2020年6月底前完成整改。如果逾期未完成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相關部門將對校外線上培訓機構進行查處,視情節嚴重情況,進行暫停或停止培訓平臺運營、下架培訓應用、關閉微信公眾號(小程序)、依法進行經濟處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