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數等于數學啟蒙?不所不知的幼兒教育
現在的父母,生怕孩子智力開發晚了,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從很小就會開始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我們知道,不管是什么啟蒙,其實并沒有嚴格的時間界限,而且最重要的是創造環境,在生活的潛移默化中教會孩子認知。可是這個環境怎么創造,也是個難題。稍后我們會引用事例細細說明。
所以,數學啟蒙,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早。即便是寶寶很小你認為她都不懂的時候,也可以在日常潤物細無聲之中,熏陶她很多有用的東西。比如六六一歲前我們給她背過的古詩,等到她會說話了之后,時不時就會冒出來一句。別以為她不懂,只是那會小還不會說話,不會表達出來而已。
但啟蒙方法是很重要的,錯誤的方法,就事倍功半,甚至有反效果了。
學齡前孩子的數學認知程度:
2歲:
能將手里或者房間里的東西和書里的圖片對起來
可以根據形狀或者顏色給物體分類
明白數字“2”的意思
可以完成3-4塊拼圖
3歲:
理解計數的概念,可以知道幾個數字
開始建立更清晰的時間觀念
理解“一樣”“不一樣”的概念,比如知道大小多少的區別
4~5歲:
可以數出至少十個物體
可以正確認出4種以上的顏色
這些是來源于《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的參考資料,實際上孩子在不同年齡段對應以上不同技能掌握的熟練程度以及先后順序,都因為孩子的認知有區別。
所以有的孩子掌握的多點,有的孩子晚點,都不用擔心。還是那句話,重要的是我們從小就給孩子創造環境去接觸這些。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困惑,正兒八經的教學都容易讓孩子反感,可是結合孩子的天性我們會發現,孩子會對什么感興趣呢,必須是吃的和玩具。抓住這兩點,數學啟蒙不用愁。
所以,其實最簡單的數字啟蒙,我們完全可以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進行。
數學啟蒙,邏輯推理能力,空間想象能力。這些說起來多多少少有些晦澀,我們可以更細分一下,最重要的就是這幾點:大小,對應,比較,形狀,歸類,數量。
這些在我們生活中俯拾皆是,何須給孩子填鴨背公式呢,玩中就可以讓孩子興致盎然的學起來了!